資訊動態
行業動態
對于乳腺癌治療,化療是防止或者延緩患者術后腫瘤遠期復發的重要手段。作為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手段,對于潛在的轉移病灶(癌細胞實際已經發生轉移,而由于目前技術手段的限制在臨床上還不能發現和檢測到)和已經發生臨床轉移的癌癥,化療的治療作用功不可么。而化療之所有會受到患者排斥,主要是恐懼化療所帶來的毒副作用。
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,通過對乳腺癌患者的遠處復發風險進行評估,在低危組患者中,化療并不能降低其遠處復發風險,或者說化療獲益很低;這部分病人可以只進行輔助內分泌治療,該部分比例占整個乳腺癌患者的30%以上;中危組患者中,化療獲益也不明顯。中危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較為溫和的化療方案;而高危組患者,化療可降低20%以上遠處復發風險,該部分患者化療獲益比例高。
盡管如此,有不少患者和家屬在明知化療獲益不大的情況下,還是傾向于選擇化療,因為相比毒副作用的危害,是否會復發往往更為人所關注,特別是大家都被告知多數化療的毒副作用是短期并可逆的,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?
乳腺癌化療的毒副作用
最為常見的化療反應有白細胞、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,表現為容易感染、疲勞和流鼻血。另外還有惡心、脫發、口瘡、腹瀉、便秘、月經不調和眼睛不適。這些副作用有時難以忍受,但大多數會在治療結束后消失。但是,也有一些化療藥物會產生長期嚴重的不良反應:
-
繼發性髓性粒細胞性白血病(AML):有研究顯示包含烷化劑和/或蒽環類化合物的化療方案可增加5-10倍的繼發性髓性粒細胞性白血?。ˋML)發病率。
-
心臟毒性:蒽環類化合物可直接損傷心肌細胞,其所造成的心臟損害已廣為報道?;煼桨钢欣鄯e劑量到達一定程度時,所引起的充血性心臟衰竭發生率高達5%。 另外相比沒有患乳腺癌的女性,乳腺癌會使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,尤其是診斷乳腺癌7年以后,風險放大。這與乳腺癌患者接受輔助化療存在一定關聯。
-
記憶力損害:有研究表明接受系統化療的乳腺癌患者的神經運動功能,以及詞匯和工作記憶功能的評分均顯著下降。
-
生育功能影響:大約有25%的發展中國家的乳腺癌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,化療可在部分患者中引起暫時或永久性閉經,這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會受到影響。
-
化療可能誘發更具攻擊性的腫瘤:根據美國《科學轉化醫學》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,化療可能促進癌癥擴散并誘發更具攻擊性的腫瘤。針對化療藥物對乳腺癌患者的影響,美國耶希瓦大學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團隊展開了研究,結果發現,使用兩種常規化療藥物的20位乳腺癌患者,癌細胞擴散到了其他部位。他們還發現,患乳腺癌的老鼠接受化療后,其體內和肺部循環的癌細胞數量在增加。因此,研究人員認為“化療雖在短期內使腫瘤縮小,卻可能導致癌細胞在體內擴散”。
究其原因,研究人員認為,關鍵在于兩點:一是具有毒性的化療藥物或能啟動患者體內的“修復機制”,讓腫瘤更強勢地卷土重來;二是化療藥物可能增加血管內的“通道”數量,利于癌細胞擴散。
乳腺癌輔助化療居然還有這么些不為人熟知的危害, 如果下次再聽到有人說“做化療總比不做更保險”這樣的話,你還會贊同嗎?
化療是一把雙刃劍
在免疫治療及靶向藥物尚未出現時,化療是治療血液腫瘤的首選手段,如白血病、淋巴瘤、骨髓瘤。對乳腺癌的療效也非常明顯,能殺滅原發癌塊和轉移病灶中的癌細胞。但化療不能區分“敵我”,也會造成對正常細胞的傷害,導致化療患者免疫力明顯下降、以及對肝腎心肺器官的毒性損害。
所以在分子靶向藥物、檢查點靶向單抗藥物、細胞免疫治療越來越多的今天,化療的優勢已在逐步減弱。但不能否認,在癌癥治療的各種手段中,化療仍處于基石地位,與其他療法的聯合治療有時能起到較好的效果,前提是準確選擇適應癥。首先應該明確患者是否能從化療中獲益,選擇有針對性的輔助治療方案, 減少不必要的化療;而對于該化療的,要及時化療,不要過于糾結化療副作用。
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方案,目標是把握機會,爭取治愈,因此治療一定要標準、規范。輔助治療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循證醫學證據,不能過于隨意。其次順利實施既定化療方案,是保證療效的重要手段,做到精準化療和精致管理,提高生存率;而對于某些癌癥晚期患者對化療不太敏感,療效確實有限,病人可聽從醫生建議不做化療。
- 上一條:腫瘤內免疫基因表達對乳腺癌預后有重要影響
- 下一條: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